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见地

中国美好生活人物高端对话平台。

朱云飞:物业的两个“春天”

见地 2021-08-06 09:56 7.3w阅读


编者按:他们是中国物管行业的领军者,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乐居财经记录物管行业40年风云,推出《物业40年》典型人物访谈,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本期嘉宾:上实服务董事长、总经理朱云飞先生。


撰文丨范慧茹
出品丨乐居财经


90年代初,毕业于师范院校的朱云飞,放弃了教师的铁饭碗工作,投身于酒店服务,这也成为他日后走上物管行业的开端。

2003年受到“非典”的冲击,各大酒店门可罗雀,行业遭遇寒流,朱云飞转战到国际房地产顾问“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

戴德梁行8年物业服务经历让他学习到了国际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并看到了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机遇,2011年进入到上实系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

如今,身为上实服务董事长、总经理的朱云飞,立足物业管理的同时,又将目光聚焦于设施管理和资产管理,立志成为国内设施管理+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的布道者。

从酒店管理到物业管理,朱云飞近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紧跟时代脉搏,他见证了物业改革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2021年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改革发展的40周年,在这样的特殊年份,乐居财经在上海独家对话了朱云飞,听他谈一谈对物业行业发展变迁的体会和感悟。 


行业的三道分水岭

自1981年深圳第一家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中国物管行业走过了40个年头,恰逢中国建党100周年,从事物管行业近20年,谈及物业发展变迁,朱云飞感触颇深。

他认为物管行业发展至今主要有三大分水岭,也就是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道分水岭是从1981年开始,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起,产权的变化催生出专业的物业公司,在这一初始阶段,人们对物管行业认知较少。

进入2000年,是行业发展的第二大分水岭。朱云飞解释道,在这一阶段物管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外资公司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一些头部房企开始进军豪宅领域,催生更高端的物业服务,行业开始关注标准化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个阶段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物管行业兴起。

行业的第三大分水岭,朱云飞认为是2014年。这一年****家有物业元素的企业彩生活上市,标志着物管行业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资本也开始关注这个行业。2014年至今,物管行业发展成果显著,尤其近两年,物管行业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行业进入到蓬勃发展期。

但同时,朱云飞意识到,行业也正在经历迷茫期,物管行业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资本一旦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必然结果就是头部企业快速扩大规模并进入各个细分领域,很多中小企业可能会难以为继。当投资收并购进入到一定的饱和期,物业的快增长靠什么?针对这一课题,朱云飞坦言还需要行业进一步探索。

“资本进入后的快速扩张,物管行业的落脚点又在哪里?”朱云飞抛出这样的疑问,“服务力是物业的本源。”停顿片刻后,朱云飞给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提升三大服务力

物管行业追求多元化经营的有之、抢占多业态服务领域的有之、争夺规模资源的更是不计其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上实服务唯独偏爱于服务品质的悉心打磨。用他的话说就是,“服务力是物业的本源,是企业持续创新性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针对服务力,朱云飞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服务力是建立在质量体系之上。上实服务是最早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引入到物业服务中来的企业之一,作为传统的国企,上实服务积极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持续保持对于服务品质的打磨和追求。

通过在企业总部建立品质管理中心,建立企标文件的规范,依托各城市公司运营品质部门,由上至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项目全业态物业服务品质。

其次,服务力是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物业企业要做大而全很难,但是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方,上实服务聚焦的不只是传统的服务供应商,而是更多的跨界合作方。只有整合这些上下游资源才能不断满足客户新的需求。未来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物业企业整合资源能力越强,服务力就越强,服务的业态也越丰富。

再者,服务力是企业对于未知领域的拓展能力。有些服务领域对于物业企业是全新的、从未涉足的,对于设施管理而言更是如此。有一些设施管理服务项目,随着甲方客户核心业务的不断发展,基于核心业务而衍展出的非核心业务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样。比如:汽车制造业/智慧+互联网企业研发无人驾驶技术,需要对整体系统进行模拟测试,需要从事设施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测试人员并积累测试数据。

这些服务需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物业服务的范畴。类似这些需求,对物业服务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物企只能不断去探索、学习与创新,在扩大服务范畴的同时,提高物业从业人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企业全方位服务力,并寻求其他专业领域的企业或专家达成深度合作,开拓对未知服务领域探索的可能。

第四,服务力是行业职业化、标准化的初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边界的拓宽,对服务标准的颗粒度不断细化,但人员认知并未随之变化,且薪酬待遇未同步得以提升,导致物业服务企业的职业化程度不断降低。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服务的人员的素质需要企业化大量人、财、物进行标准化建设和培训,将他们“改变成为符合行业需求的职业化服务人员”。这离不开品质管理进行保驾护航,也是回归服务的本质——品质体系标准的建立。


物业的两个“春天”

物管行业发展至今,从2014年首家物管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孤军奋战,到现在的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竞相上市,中国物管行业蓬勃向上,在外界看来,物管行业似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对于这一看法,朱云飞个人持不同观点,“当我们的物业管理费能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发展水平、企业人工成本、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等同步上升的时候,将是物业服务行业的第一个春天。”

朱云飞进一步解释,当下物管行业人工成本、物料成本不断上升,而物业费却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且涨价难。物业服务行业只有实现质价相符,建立并施行良性的议价机制,给予物企品质发展的生存空间,才能达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朱云飞关于物管行业“春天”的第二个畅想,高等院校中开设“物业管理”课程,形成专业的“教、学、研”体系,并培养出一个乃至一批博士生级别的人才梯队,这将意味着物业行业的职业化已经走向了成熟。

上实服务现在通过的是企业内训、行业培训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并适时聘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机构进行专项培训,以此建立企业人才梯队。“但是人才的短缺的现象还是非常厉害的。”朱云飞坦言。

现在物管行业的人才需求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方面是工程设备人员、工程维保人员青黄不接,年纪轻的人不愿意去投身比较艰苦的物业专业技术领域工作;另一方面,管理层缺乏综合能力的素质人才,既懂管理又管现场的项目经理及以上的人才非常稀缺。”朱云飞进一步指出。

面对物企当下的人才需求痛点,朱云飞认为一方面是人才的正常流动和内部提升,即二八原则,20%靠引进,80%从内部培训和晋升;另一方面,他呼吁整个行业能有更多的面向不同层级人员的专业培训,有更多的资深物业人能够参与到行业培训中来,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助力行业发展,为更多物企解决人才梯队培养的问题。

来源:见地

作者:范慧茹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