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物企的新装

乐居财经 2021-06-14 08:33 7.5w阅读

乐居财经 徐酒眠 邓鑫妮 张丹 发自北京

一条新闻引发了付先生的关注。

6月9日,力高健康生活向港交所递上招股书。出于职业的习惯,他通览了这份材料,共计477页。

他发现,这间公司是从江西起家,主打的健康概念,是发端于南昌的力高国际城。他曾在那购置了一套湖景洋房,后来转手了。

付先生很好奇,力高国际城怎么就成为“健康”的发源地?距离它2.2公里,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拥有省内最强的医疗资源。

他在网上找来一位置业顾问,拍回多个视频。

门头上,"怡邻健康”右侧,写着综合门诊、儿童健保、健康管理、邻里活动、中医康复和养老护理。底下的柱子上,挂着三块牌子,分别南昌力高怡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南昌相互力高长者屋综合门诊部、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毅力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这里,曾是力高国际城的售楼处,一个拥有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楼盘。而周边,是密集的住宅社区。

大概在2017年楼盘全部交付时,老板黄若虹、黄若青兄弟布下了这颗"健康"的种子,并计划在2023年前开设21间以上的康养中心。

穿上"新装"后递表,已经成为物业企业上市的标配。尤其,当行业大佬们喊出”上市风口已经过去”,PE越来越回归理性时,后来者想到的最佳办法,唯有走差异化路线。

乐居财经统计,在今年首次递表的20家物企中,有关民生、商业、绿色和健康,成为物企们讲得最多的新故事。但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是真是假,资本市场是用脚投票的。

选好标签

靠钱砸出来的规模之战,不是谁都有实力下场搏杀,头部之外的中小物企正在寻找规模之外的生存之道。跳出传统的住宅物业,物企正在不约而同的为自己贴上具有特色的标签。

6月9日,递交招股书的力高健康生活,成为了继奥园健康(03662.HK)之后,第二个重押“健康”的物企。

“我们的怡邻健康中心业务可能不会按计划增长。”“可能需要大量时间、资源及资金,且可能无法实现盈利目标。”打着“健康牌”,业绩中却还没有其贡献的成分,就目前来看,“健康”是黄若虹兄弟规划的大蓝图。他们旗下还有地产上市公司力高集团(1622.HK)。

力高健康所走的路,跟两年前的奥园健康颇为相似。回望两年前,奥园健康也是携着大健康产业梦IPO。截至目前,在其既往业绩披露中,大健康业务尚未在营收结构中独立展现。

2020年,奥园健康总收入14.08亿元,物管服务分部贡献收入10.75亿元,占总收入76.3%;商业运营分部收入为33.32亿元,占总收入约23.7%。

而其中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仅有医疗在社区增值服务中被提及。2020年,奥园健康社区增值服务营收1.47亿元,占物管服务分部的13.7%。

事实上,奥园健康大健康产业三大业务板块——康养、中医、医疗美容,其中医美已经在从中剥离了。

尽管,大健康业务在营收上尚未全力展现,但奥园健康并没有将其弱化的打算。

       郭梓宁在年初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深耕大健康产业,持续深化‘健康+科技’模式,聚焦生活服务和医疗健康,深度应用于社区物业与商业中心,全方位构筑健康生活生态圈。”

郑炜基于政府文件和通知做出预估,“基于养老和大健康产业、康养产业这个市场的规模不会低于25个万亿,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体量。”

“跨界”康养,远不止奥园健康与力高健康生活。截至目前,银城生活服务旭辉永升服务保利物业新大正等上市物企,均已有相关业务布局。

以港股第一家上市物企彩生活为临界点,从2014年至今的7年时间里,物企挖掘“特色”逐渐外向,从住宅物业的延伸,到非住宅物业的加码,再到跨界融合的领域细分。

围绕住宅物业所做社区增值服务扩宽,比如彩生活引入京东、360,联合探索社区增值业务,围绕社区居民生活和资产,将社区电商、房产租售、家政装修、社区养老、教育、医疗等被纳入其中。

啊啊啊

与此同时,从住宅物业出发,寻着更高增利空间,物企又将触角伸向非住宅领域,打包商管上市,做纯商业轻资产运营等。而近两年上市物企的“特色标签”表现尤其明显,健康之外,还有押注智慧,融合商管,做纯商业,轻操作,做绿色、走办公等等。

sss

名字去"物业”化

业务之别在“隐处”,门面担当的企业名,更是将特色亮在明处。

“去物业”基本是地产分拆物业都在做的更名之举,多以“服务”替换“物业”,而将“智慧”“科技”“生活”“悦+”等冠之成为趋势。而有些更是在分拆之时,就做好了与地产“割裂”的准备,以与地产名称完全不同的名字来包装物业。

ddd

       如万科物业去年更名“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空间、科技、服务都有了,万科与物业都没了;而鸿坤地产包装物业上市,选用的“烨星集团”也完全隐去“鸿坤”字样。

事实上,物企更名的背后,暗藏的是其业务领域的延伸和增扩,“智慧”是很多物企格外偏爱的名字。

据乐居财经统计,2017年-2021年,在19家更名的物企中,有6家名字中含“智慧”,含“科技”的有2家,含“悦”的有3家。

近年来,前沿科技不断融入物业服务,打造“智慧社区”已成趋势。物联网、云端与大数据、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产品等,科技不仅改变服务流程与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价值,同时也拓展了社区金融、社区养老、社区O2O等增值业务。

合作科技公司也成为物企的重要发展方向。中海物业雅生活服务碧桂园服务等物企牵手华为、腾讯等科技公司;融创服务战略投资了前百度高管李明远的锋物科技,双方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等引入物业管理。

在筹谋上市的物企中,对利润较高的非住宅领域关注度在不断增加,加入赛道的物企也在逐渐增多,从以前的个位数到现在超10个。部分更是将其重押的特色业务写在名字上,比如今年初,中骏集团分拆物业递表,主打“商管牌”,在递交招股书时,便用“中骏商管生活服务”的名字。

打破规模“内卷”

目前物业管理服务的收入依旧占据着收入重头,但只盯着“一亩三分地”,很难长久保本赚利。

截至去年底,已经有16家上市物企的管理规模突破亿方,其中,保利物业碧桂园服务、雅生活服务、彩生活、恒大物业,5家企业在管规模在3亿平方米或以上。

规模增速方面,奥园健康、融创服务、和泓服务世茂服务雅生活服务、时代邻里,6家物企在管规模增幅超过100%。

物企的规模“内卷”愈演愈烈,然而大规模并不等于高收益。一方面规模效应见效慢,另一方面扩张的项目标的质量参差还会拉低原本的盈利水平。

2020年底,和泓服务完成5笔收并购,规模增长118.3%至1790万方。而这5笔收购项目的盈利能力参差不齐。其中,在2020年6月份收购的上海同嘉,业绩并表后,不仅没有为和泓服务带来利润增长,93.1万元的亏损给利润带来了反向拉动。

除了“蚊型物企”竭力拓宽规模,头部物企的“规模焦虑”也十分明显。在处理规模和毛利率的协同增长上,有些头部物企亦陷入了盈利水平倒退的困境。例如,规模已经突破5亿方的雅生活服务,去年三项主要业务的毛利率就出现“集体倒车”。

过去一年,雅生活服务花费12亿元收购了5家公司,体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毛利率却未有提升。整体毛利率下降7个百分点,降至29.7%,物业管理服务、外延增值服务和业主增值服务分别减少3.5%、9.7%、1.2%。

为了从竞争激烈的规模赛道“厮杀”出来,更是为了从规模中攫取更多利润,不少物企寻求突围,纷纷开辟多元的发展路线。“增值服务是所有物业企业未来决战的主战场。”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直言道。

aaa

从募资的数据来看,据克而瑞统计,2020年新上市的18家企业中有13家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发展业主增值服务,平均占比为募资额的16.3%,是除了规模扩张外的第二大用途。

而从业务毛利率来分析对比。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整体毛利率约为30%。从结构来看,物业管理服务整体毛利率仅为22%左右,而业主增值服务的整体毛利率接近45%,是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的两倍有余。


5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