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杨学涛:跑步生产力,越理性越任性

Z计划Planner 2019-03-19 11:38 2192阅读

杨学涛:跑步生产力,越理性越

5月4日,北大校庆日,北大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讲诉着燕园情、千千结。那一天,杨学涛用18.98公里致敬北大的诞生年——1898年,用5.4公里致敬五四,当周用120公里周跑量致敬120周年。

2000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他,或许也不会想到,未来有一天起他会习惯用脚而不是手记录下那些于他生命而言意义非凡的人与事。

但又有谁能想到呢?

就像谁也没想到他会一路从资深媒体人,转变为互联网人,又出走连续创业,到今天成为“方糖小镇”的大家长。

原以为杨学涛会是满脸疲惫的创业者形象,却不曾想Z计划见到的他笑容可掬、体态轻盈,还带着上午长跑过后的神清气爽,畅谈之间,还会被他的思考与逻辑所折服。

跑步四年多,创立方糖小镇三年多,现在的他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就像他微信头像唐僧那样,平衡着佛系人生。

01

1000米与125公里

「跑100公里没什么了不起的。按照人类进化的逻辑,任何一个现代人,理论上都可以拿着标枪、光着脚板在高山上追赶野猪,我们身上的野性,都被谎言、愚蠢和胆怯给耗尽了。」杨学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3月份刚结束了高黎贡by UTMB 125公里超级山径赛,下半年准备向168公里越野赛发起挑战的他,有底气地验证了「跑100公里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要知道五年前的杨学涛这辈子可是连超过1000米的距离都没有跑过。

那时候的他一到闲暇周末就头晕,一陪太太逛街不出15分钟就眼花,在太太的关心下才做了检查。梅花针从脖颈把血抽出来,发现是深黑且偏固体,像极了毛血旺。被吓到的他,在朋友牛吃草的带动下,艰难地开始迈开了腿。

「第一次跑步大概是跑了一点几公里吧,真的颇有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感觉,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杨学涛回忆起刚开始跑步的那段时光,「跑完感觉自己都快挂了,太痛苦了!」

大概半年以后,杨学涛才开始能够享受跑步这件事。

「我记得第一次跑步超过20公里,就是半年以后的事。那时候住在市区,不太出去跑,怕丢人,于是就绕着小区挑战自己,一圈接一圈,如同驴拉磨。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小区餐馆门外有个摆地摊卖烟的姐姐,每一圈都打照面,最后把她也绕晕了。」20公里基本等同于半程马拉松,对个人而言也就意味着开始和马拉松能发生点关系了。

后来的第一次10公里跑进60分钟、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第一次参加全程马拉、第一次参加越野赛、第一次参加100公里越野赛、第一次全马跑进4小时……杨学涛都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跑龄近五年,无论春夏秋冬,每个月坚持200公里以上的跑量,经历了三十多场大大小小的赛事,杨学涛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勤奋的跑者。

在跑步这事上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杨学涛,速度全靠跑量堆积,导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提不上速,全马始终过不去421的坎儿。去年在丁祖昱大神的刺激下,没想到11月和12月接连6次PB,才将自己的最好成绩拉到了341。「我非常顺应我的身体,跑完基本都不带喘的。人就是容易活在自己的舒适区,一番刺激才知道自己能够爆发的能量!」

所谓跑步,所谓1000米与125公里的差距在于,你能否战胜肉体,成为身体的主人,而非奴隶。指挥得了身体,方有机会自由。

对于今年全马冲进330,还是未来他最想挑战的是七大洲马拉松——接连七天,每天在一个洲跑一个马拉松,完全值得期待。

02

自由与惊喜

所谓自由,杨学涛绝不止享受,更是一种选择与追求。

这种自由精神体现在杨学涛习惯于独自晨跑。「周末和朋友约跑的感觉很好,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耗时,和朋友们定好7点钟起跑,意味着我需要5点起来做准备,跑完步总归要吃吃喝喝,基本下午三四点才结束,组织成本和时间成本非常高。一个人跑步就简单多了,每个早晨即便是跑个半马,5点40分开始,7点半也就结束了,对于一天的生活像没发生过一样,并且配速随心。」

这种自由精神体现在杨学涛几乎不去操场和健身房。「我试过在操场和跑步机上跑,来来回回的景都一样,脚步沉重的时候,你会觉得人生都特别绝望,逃脱不出。那些能在操场上刷上几百圈的人,特别佩服,真不是一般人,一般也不是人!」

所以他喜欢路跑,喜欢新鲜感,喜欢自由。秉持着不走回头路的决心,跑步四年多,没有一天的路一模一样,因为遇见红灯就调转方向,看见绿灯就继续前行,「你会发现原来这有一条路,这有一小菜市场,这有一小公园,如果不是跑步,这些地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晓。」长宁、普陀、新华路、淮海路,他的脚步几乎横跨了上海,「对上海的路越来越熟悉,但每天依旧能看到这么多新鲜玩意儿,这才有城市主人的真挚。」

这种自由精神还体现在比起熙熙攘攘的城市马拉松,杨学涛更爱寂寞无边的越野赛,谁叫越野赛拥有城市马拉松赛无法比拟的不确定。一场历经了白天与暗夜、烈日与雷电、雪岭与草场、乱石与泥泞、木桥与冰河、荆棘与陡坡的越野赛,才是真正的越野赛。

「到了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方圆几里只有你一人,牛在叫、昆虫在叫、天在打雷、大河水声,声音虽是嘈杂,却发现内心平静。人就像自然的一部分,用心感受就好。」杨学涛兴致勃勃地讲诉了几场越野赛经历,「也是越野赛让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夜里牛的眼睛和狼一样也会发绿光!」

尽管杨学涛越野跑中吃了许多苦,比如高黎贡超级越野赛犯了和之前同样的错误,踩进水里,还没换成装备,在云南布满尖石的机耕路踩着水泡跑了70多公里,硬生生地忍下,依然无法阻挡他对越野的热爱。「路跑可以找教练,越野基本只能靠经验累积,你永远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意外,亏吃多了,自然就懂了,生活也是这样」杨学涛打趣着自己。

契诃夫的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一生中只要见过一次北雁南飞,他就再也做不成一个城里人,他将至死都向往那种自由的生活。

杨学涛十分享受跑步带给他的自由和意外的惊喜,突破生命的牢笼,实现自我成长与救赎,亦身体亦灵魂。

03

分享与跑团

虽然享受一个人晨跑的独处时光,但跑步唯有一群人才能跑得更远。

杨学涛先后加入了四个跑团:Media Run跑团、北大跑团、WeRun跑团、米缸金融跑团。

四个跑团风格各异,却又奇迹般地能够相互弥补契合。

「Media Run跑团是好朋友组织的,我也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爱上跑步的,跑团里多是媒体人,大家习惯互相吹捧、吃吃喝喝;

北大跑团是因为我在北大毕业,是维系同学情谊非常好的方式,会组织策划很多活动,把重要事件及北大历史融入其中,为跑步赋予文化意涵,比如今年组织了一场西南联大1200公里接力跑;

We Run跑团是托在易居沃顿上课的福加入的,一个比较严肃的跑团,特别是团长丁丁格外自律让人敬仰;

米缸金融也是朋友介绍的,以赛事为主,跑团也赞助过很多活动,这种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组团比赛,还能遇见熟人的感觉太美妙了。」

杨学涛缓缓道出这四个跑团的各自千秋。

也正是在不同跑团的穿梭中,杨学涛发现一个运转顺畅、氛围良好的跑团主要是由中年人组成,「跑步是年龄的产物,」杨学涛解释到,「中年人,尤其是我们这代中年人,年轻时有过饥饿感,工作之后获得大吃大喝的能力,身体其实已经崩塌了,所以才能格外重视健康,前段时间流行的油腻中年男指的就是这么一回事。而跑步是一个非常包容的运动,什么都不需要,就可以从中找寻身体和精神的慰藉。但年轻人就不一样,他们这个阶段身体议题还没有进入关注视野。」

作为一个乐于传道的跑者,杨学涛也曾想过在公司创立一个跑团,理性思考过后,方糖作为一家以90后员工为主的公司推行跑步其实挺难,「公司员工一听团建活动是爬山,都兴致缺缺。」这一想法也就搁置了。

但走进方糖小镇,你又会发现这家公司是有运动、健康的文化,从它设置醒目的社区跑步机、健身房、瑜伽室就可知晓。跑步是特别正能量的事,作为跑步受益者杨学涛还是想把这种理念传达给更多人,「这事我想了很久,最近有一个想法慢慢成形,方糖就是一个小社区,为什么不能以方糖为平台呢?入驻公司大多是小规模,团队人数少,如果把各公司有兴趣跑步的人组织起来成为一个跑团,社区文化都能应运而生。」

方糖虽然还没有正式做这事,但其实已经有过几次尝试,比如上海「故居跑」,反响极佳。此外,杨学涛正在酝酿推出「一公里一元」活动,未来,方糖跑团也许能掀起一股不一样的跑步潮!

04

跑步生产力

有一种观点很是流行,觉得长期跑步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在杨学涛看来这是完全不成立的,「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没跑过步的,真正跑步的人也说不出这话。」跑步已然是杨学涛的斜杠,成了他的一种存在方式,所有跑过的路都藏着他的过往与未来。

就工作而言,「每一位高管其实都应学着跑步,而不是用忙碌的借口掩盖自身战略的失败。跑步能让人从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意义更大。」现在的杨学涛上班之前,习惯跑上十多公里,跑步给予他的正向能量,让他一连数天、每天开上十几个小时的会议都没有问题。

特别是创业之后,跑步更是意涵深刻,有着醍醐灌顶之用,「创业就像跑步,第一拼到最后都是在拼体力;第二自己和自己比,盯竞争对手,意义不大;第三,刚开始快没有价值,基本功扎实,核心力量要强;第四,终究都是靠自己,能力跟不上,终有一天还是会崩溃。」

就生活而言,跑步更是让平凡的生活开出花。「别的不说,现在的我陪家人逛街体力绝对一流。」

有马拉松赛事的周末,杨学涛喜欢约上三五家人出发旅行跑马。周六和太太孩子们逛一逛;周日,男人去跑马,女人和小孩还可以继续感受城市的人文与自然,当然最美妙的是在终点处等待「跑马英雄」的到来。

现在,角色也有可能会交换一下,比如杨学涛在终点处等待孩子跑向终点,「今年一月小朋友参加了中国少儿越野赛,这也是他第一次跑五公里,我这辈子跑越野还从来没有拿到过名次,没想到小家伙第一次参赛就拿了第一名。」所谓,虎父无犬子,运动与健康的教育悄无声息地潜入父子亲情。

杨学涛还发明了独特的跑步参观法,提前规划好,用跑步的方式把景点串一串,感受城市之美,「特别是一帮老爷们出去,慢悠悠地压马路实在提不起兴致,这种方式绝对值得尝试!」

就这样杨学涛跑过祖国的大小城市、跑过雅典、跑过巴黎、跑过罗马、跑过京都…… 「很多景点用心真的看一遍足矣。」

回到质疑本身,就也能发现谬误本身。跑步让杨学涛高效、坚定且天真地度过了每一天。

「高山深海、欢欣悲哀在向我走来,我满心欢喜,穿好鞋子等待。」

来源:Z计划Planner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