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公益,碧桂园的生命线

乐居财经 2018-11-01 11:20 1282阅读

公益,碧桂园的生命线

40多年前,一位身上打着补丁的贫困少年,因学校为他免掉学费,并发放2元钱助学金,得以在退学一年后重返课堂。

这个少年就是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

时过境迁,当年的贫困少年,成为了如今地产界中的风云人物。碧桂园近年来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代,销售额节节攀升。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杨国强倾心公益事业,彰显社会担当。

设立助学基金,改变未来的教育扶贫

1997年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是杨国强教育扶贫的起点。此后,他每年准时向助学金账号汇入100万元,到2006年,这个数字又增加为200万元。

这位在全国房企中招收了最多博士的碧桂园掌门人,一直笃信“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也一手推动了博实乐教育去年在纽交所主板上市。

如今,碧桂园已经创立三所免费学校: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国良职业培训学校。

国华纪念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全慈善的民办高中,每年都面向全国招收200名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历年来,国华纪念中学的平均高考本科达线率在99%以上,每届学生中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翘楚。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对贫困生全免费的大学。在“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2017年290名首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66%,平均月薪达3873元,超过了广东省2016年本科生的平均月薪。这所大学的学生虽不多,但素质却为用人单位普遍称道。

全免费培训农村籍退伍军人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质量同样过硬,诸多退役老兵在这里学到技术技能后,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杨国强的这一善举,就此改变了诸多家庭的经济面貌。

创新“4+X”扶贫模式,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产业的持续兴旺,就没有乡村的振兴。

2010年,杨国强选择广东英德市树山村作为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的第一个点。苗木种植产业扶贫中,碧桂园提出了“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模式帮助农户。加之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到现在,当地农户收益超千万元,户均增收约7万元。2016年,树山村模式也已被引入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马片区央律村。

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行动中,集团总裁莫斌任小组组长,计划采用一村一品、一县一策,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当前,碧桂园结合对口帮扶14县的扶贫经验,率先建立“四库”,即产业资源库、就业岗位库、专家智库和贫困户动态数据库,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依据。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探索推进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及其他创新在内的“4+X”扶贫模式,更被视为民营企业投身扶贫事业的典范。

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让慈善成为终生事业

9月22日,碧桂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朱剑敏表示,从今年起,碧桂园集团将扶贫上升到主业的高度,确立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的“双主业”发展模式,组建数百人的专职扶贫队伍,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惠及3747个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一时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家庭陷入贫困无力逃脱。要彻底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问题,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杨国强如此说道。

碧桂园的扶贫事业一直备受集团重视,更是与地产业务对等的存在。可以说,碧桂园精准施策的扶贫模式,也是我国公益慈善“社会扶贫”模式在扶贫事业上的最新运用,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不可替代的样本价值。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