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中国地产股“染红”记

乐居财经 2018-07-10 20:00 2427阅读

乐居财经 林振兴 发自北京

华夏幸福(600340.SH)也主动“染红”。

7月10日,华夏幸福大股东华夏幸福基业控股(简称“华夏控股”)与平安资产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向平安资管转让5.8亿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19.70%,转让价格为23.655元/股,转让价款共计137.7亿元。转让后,平安资管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华夏幸福19.88%股份。

受这一利好刺激,当日收报27.31元/股,涨幅9.68%。

这笔交易,换一个角度看,华夏控股套现了137.7亿元。它有5个股东,分别是北京东方银联投资(55%)、王文学(24%)、廊坊幸福基业(15%)、王彦军(3%)、郭绍增(3%),其中两家法人单位皆由王文学持有。

王文学放弃了华夏幸福的绝对控股权,从原先持有的62.37%减至42.67%。他旗下的华夏控股还是第一大股东。

当央企入股民企上市公司,官方的说辞总是如此的一致。增强双方在相关业务领域的潜在合作,完善公司治理水平,持续公司竞争能力等。最重要的,获得央企认可,至少能为评级作背书。成立于2005年的平安资管,目前管理着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资产,近三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2%。

乐居财经获悉,这是平安资管首次直接投资地产股。平安资管目前对外投资了13家企业,主要是保险基金、高速、能源类企业。而它的兄弟企业平安不动产,投资了一个庞大的地产王国。

但大股东华夏控股套现,并不那么轻松,还附带了对赌协议。

未来三年,华夏幸福以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基数,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5%、105%,即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15亿元、144.88亿元和180亿元。2017年,华夏幸福的营业收入为596.4亿元,同比增长1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81亿元,同比增长35.26%。

为什么华夏幸福要通过大股东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引入平安资管呢?而不是定向增发。

这几年,至少可以看到几个先例。

2017年7月27日晚间,旭辉控股(00884.HK)、平安投资管理人及平安投资者订立平安认购协议,旭辉按每股3.5港元向平安投资管理人增发5.45亿股股份,占扩大后股本约7.4%。此前,平安共拥有旭辉控股约2亿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73.67亿股的2.72%。经过此次增持,平安共拥有旭辉控股约7.45亿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的10.12%。

再往前推两年,2015年4月,碧桂园(02007.HK)成功引入平安集团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国平安以每股2.816元,斥资62.95亿元入股,占当时碧桂园扩大后股本的9.9%。

前碧桂园高管吴建斌在《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里说,染红”是个俗称,原因有两个:第一,如果企业素质相当,一个是国企,一个是民企,民企的融资成本大大高于国企。第二,同样都是地产公司,市场给国企的市盈率远高于给民企的。

但这两个案例和华夏幸福最大的不同,一是引入的路径,二是引入平安的持股比例。将近把华夏幸福20%股权出让给平安资管,王文学可谓“舍得”。

在完成股份过户登记的5日内,平安资管将向华夏幸福提名两名董事候选人,华夏幸福的董事会将会改选。从公司治理结构看,避免了原来一股独大的局面。

Wind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至今,房地产概念已跌超20%,市值蒸发超万亿元。 另一方面,22家内地及香港上市的房企前6月销售金额达到了18816.54亿,同比上涨幅度高达37%。但融资难是今年地产行业普遍遇到的问题。

从地产债发行来看,规模收缩自2017年开始。Wind数据显示,相比于2016年,2017年地产企业债券发行数量433只,仅为2016年的45.62%,融资总金额3610.79亿元,是2016年的35.11%。

进入2018年,在债市快速反弹背景下,3月当月地产债融资金额一度回升至784.47亿元。但接下来债市继续调整,房地产债融资量再次回落,4月地产债发行量下滑至538.07亿元,5月份则进一步滑落至368.63亿元。截至6月30日,当月地产债发行量共计428.86亿元。

5月份以来,多家地产公司陆续中止了公司债的发行。中房网数据显示,包括合生创展(0754.HK)、龙湖地产(0960.HK)、富力地产(2777.HK)、碧桂园(2007.HK)、花样年(1777.HK)、新城控股(601155.SH)、美凯龙(601828.SH)等在内的11家公司合计中止金额高达近620亿元。其中,碧桂园、龙湖地产、红星美凯龙、富力地产以及花样年的中止金额均超过了50亿元。

在融资成本抬升,民企上市公司染红,是一种提升融资能力的捷径。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