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绿地股价持续缩水市值不足万科三成,为何大机构不看好绿地?

蓝鲸地产 2018-04-27 09:20 757阅读

行业沉浮26年间,曾因坐拥大量商办产品被誉为商办专家的绿地控股,遭遇商办调控之后一直在尝试转型,但在股票持续缩水、管理层人员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下,绿地的麻烦越来越多。

股价缩水,市值仅占万科1/4

2015年8月,绿地在上交所上市。当天,绿地控股以25.10元/股的开盘价亮相,动态市值达到3054亿元,占据行业全球第一把交椅。但过去两年来,绿地股价持续下行,大机构长期看空。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绿地股价同期下跌53%。

蓝鲸地产梳理发现,2013年底,曾参与绿地控股增资的五家机构(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国投协力、汇盛聚智和珠海普罗)均大规模减持,其中尤以平安创新资本持股比例从9.91%下降到一季报披露的4.93%,鼎晖嘉熙持股比例则从4.25%降到了1.8%,而汇盛聚智和珠海普罗甚至已不在绿地控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2016年6月,绿地控股股权比例22%的限售股解禁,以部分高管股权激励稳住一波行情,但势头上还是频频下挫的趋势。2017年,仅有4家机构对绿地控股做了增持。

截至2017年4月27日,绿地控股股价已从上市开盘的25.1元跌落至7.18元,跌幅高达68.57%。其市值亦从当年的中国房企第一的3054亿元缩水至目前约873.6亿元。对比万科当天的市值3416亿元,绿地只占了万科的1/4。

为什么大机构不看好绿地?

成也商办败也商办 绿地甩不掉的拖累

绿地过去几年的成长轨迹中,其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动作尤为突出。在绿地寻求速度的几年,绿地中央广场、绿地中心曾为绿地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但在2015年商办市场转向之后,曾经的优势反成拖累,甩不掉的商办成了绿地的大麻烦。

绿地年报显示,2017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901.74亿元,同比增长17.39,房地产相关的产业营收1504.7亿元,同比仅增长3.72%。房地产主业合同销售金额中,住宅占比 68.5%,商办占比 31.5%;合同销售面积中,住宅占比 76.2%,商办占 比 23.8%。商办存货量仍有5075.38亿。

去化难再遇调控年,2017年出台的商办调控更是雪上加霜。蓝鲸地产发现,绿地2017年报中,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16 亿元, 比去年同期减亏 4.76 亿元; 发生资产减值损失 19.79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5.20 亿元,主要原因为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增加。

与此同时,2018年第一季度,绿地又遇开局失利,也为下跌的股价埋下伏笔。数据显示,2018 年1-3月,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14.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9.25%;实现合同销售金额48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6.97%。

多元化布局救场但短期效应不明显

为了改变颓势,绿地近几年一直在调整战略方向,围绕房地产主营业务,发展“大消费”“大基建”“大金融”的三大业务。

绿地年报显示,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实现1504.7亿元的营收,占公司全年营收的51.84%,剩余的建筑、商品销售、能源、汽车、酒店及金融业务分别占到主营业务的36.09%、7.03%、6.94%、2.29%、0.64%及0.13%。其中,大基建业务(即建筑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 1048 亿元,同比增长 36.85%。

但以绿地2017年净利润仅90.37亿的体现对标房企三巨头来看,碧桂园、万科、恒大2017年的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60.6亿元、280.5 亿元、243.72亿元,这意味着绿地多元化布局的短期盈利效应不足。

急于转型的绿地,高负债问题始终难解。蓝鲸地产梳理发现,2012年至2017年,绿地负债率分别为87.14%、88.16%、87.97%、88.04%、89.43%、88.99%,每年都超过国企资产负债率80%的红线。就连今年第一季度的负债率也达到89.24%,其毛利率从30%一路下滑到14.85%,低于目前20%的行业平均水平。

转型期又遇上多事年 管理架构新旧势力交替

还有即将到来的管理层更换问题。

现如今,绿地的当家掌门人张玉良已经62岁,而按照上海市委的规定,63岁是一个最迟退休年龄。对于这家成立了26年的房企而言,最悬而未决的就是管理层的交换。

此前,有媒体提问张玉良对于退休的看法,他的回答是,“按照上海市委的规定,像我这样是63岁作为一个退休参考,但并不一定,后面怎么弄要看董事会的意见,还要看我自己愿不愿意继续做下去。”

张玉良显然不会轻易服老。但环顾绿地近一年的高管变动,绿地董事变更似乎变为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

据了解,目前绿地以前的老将,如许敬、费军、徐荣璞等纷纷离场,而在这些老将离场的同时,新面孔也在不断涌入,孙童、茆君才和张永军陆续以空降军的身份,加入绿地的核心管理层。

在高管变动大幕开启后,外界除了对绿地的新鲜面孔感兴趣之外,更为好奇的是,老将退出后,绿地的业绩应该如何实现,而在新生队伍掌管后,经历了一波三折的绿地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公众?

来源:蓝鲸地产

作者:张明明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